命名中的雙刃劍
序列命名可以很好的區分不同消費階層,滿足不同階層群眾對身份認證的需求。除此之外,序列命名還有標注新舊的效果,很多高新產品都喜歡推出系列產品,以序列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,培養忠實粉絲。
案例一,微軟的命名發展過程。早期叫視窗(就是Windows),這個命名確實得到了用戶的認同,電腦的屏幕恰似一個窗口,傳遞了無限的信息和圖形。微軟后來開始采用序列號命名,視窗版本的1.0、2.0、3.0、95、2000、xp等先后出爐。用時間序列來命名產品,給消費者的印象就是后期的比前期的要好,這也就意味著后期產品出現在市場上時,前期產品就肯定要被消費者淘汰,誰還要前期的舊產品啊。
案例二,蘋果手機的系列性命名。iPhone3 出來后iPhone 2就停產了,而iPhone 4的上市終結了iPhone 3的產品線。蘋果下一款手機應該不會叫iPhone 5了,因為蘋果要保留iPhone 4的產品線,所以“iPhone 5 ”必須采用新的名稱,據說叫極光。這就意味著蘋果認為iPhone 4是一個比較成熟的產品,不能用新的產品擠掉前一個還能夠贏利的產品,不能讓消費者認為前一個產品是舊的。微軟也想改變這一點,于是發布了vista,就是希望將來xp能夠與vista并存,滿足有不同需求的客戶層。
再看一下韓國汽車,在索納塔第一代發布后,給自己的產品也采用1.0、2.0的命名。它們完全不了解為何這么命名,也不知道這么命名意味著前一代就要停產。結果,其舊產品的投資還沒有完全收回就不得不停產——消費者在等待新品。
由此可見,序列命名是把雙刃劍,操作不當,很多時候會給顧客以誤導,形成不利的市場效應。
|